“尚德倡廉”演讲稿之六:思以前 想以后
发布时间:2009-08-13 09:55 浏览次数:【字号:默认 大 特大】
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的一生应是这样渡过的: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, 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”。人的一生是短暂的,而人的一生不仅仅是衣、食、住、行,它更是需要渴望燃烧的激情;人的一生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,它更是要用绚丽多姿来描绘;人的一生也不仅仅是一潭死水,它更是需要奋斗不息来作为力量的源泉。数次观看“反腐倡廉”廉政教育片,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,我深受教育,也有几多感慨。从刘青山、张子善到胡长青、成克杰,再到郑筱萸、陈良宇,观察这些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,多有相似之处:他们出身贫寒,勤奋上进,曾有过艰难的童年史,奋斗的青年史,辉煌的成年史,而最终却走向了堕落。从磨难开始,以悲剧收场,其中的警示很值得深思。试试想,如果当一个人贪污之后,被判刑、坐牢,这时,他一定会恨自己当时的所做所为,可是这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,其实,谁愿意为自己的人生添上黑色的一笔呢?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腐败分子也不是突然间就走向堕落的,众所周知 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岂不知有多少以权谋私者,正是从谨小慎微到“鞋湿水”、“裤腿沾泥”,再一发而不可收拾,陷入泥潭不能自拔,由量变到质变,偶然成必然。
我们党员干部也是人,是人也就会有私欲,那么在私欲面前,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,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。一些党员干部禁不住诱惑而自甘沉沦堕落,走上违法犯罪的邪道,是信仰褪色、思想蜕变、精神颓废的必然结果。不少贪官东窗事发后,痛心疾首地忏悔:“走到今天,根子就在于放松了思想改造。”身在权力的“磁场”,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一旦发生蜕变,导致精神家园坍塌,思想大坝决口,欲望的洪水必然带来致命的颠覆。有言道:是非明于学习,名节源于党性,腐败止于正气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,才能不断武装思想头脑,增强党性修养,树立浩然正气。清代徐继昌曾记述辽东知府杜石坡所言:“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,自律自严,办事不期勤而自勤,俸禄不期薄而自薄。”思以前、想以后,是促进内心和谐的平衡器,是一种科学比较的辩证法。因此,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,一种精神追求,一种思想境界,做到刻苦学习,孜孜不倦,学而不怠,学有所获。在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中,经常不断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,经常想一想:入党为什么?当官做什么?自己身后留什么的问题,从而用科学理论净化思想、陶冶情操、纯洁灵魂,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,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。
今天,在物欲横飞、争名夺利的驱使下,在追求潇洒物质享受的刺激下,在灯红酒绿、花花世界的歌舞升平中,有人被乱花的溅入迷惑了双眼,看不清了眼前世界;有人被金钱侵蚀了灵魂,找不到出路和归宿;有人早已认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回,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。但是,作为一个共产党人、作为一个公务员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:没有目标与追求,便会停滞不前,碌碌无为;没有理想与信念,便会在人生航线上失去了目标;没有需求与奉献,就不会激发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。今天!作为政府公务人员要过好权力关、地位关、利益关,夯实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根本,更要善于思以前、想以后,遏制内心的欲望,始终保持清醒,避免利令智昏。我们公务员的天职,就是为民谋利,绝不是以权谋私。有一份稳定的收入,各方面待遇好于普通群众,没有理由不知足,更没有理由不尽心竭力工作。为此,要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生活上知足常乐,心底无私天地宽;工作中知责自警,浩气长存乾坤大。
思以前、想以后,并不是为了明哲保身,而是要更好地把握现在。“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,今日之成不足以自限”,恪尽职守,不懈努力,做有意义的事,无愧于人生。想想!人的一生就象流星般易逝,但我坚信,流星虽然短暂,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,已绽放了一生的美丽。作为一名安监战线上的战士,我们最先触及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,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,担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,因此,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“三个代表”的要求,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,权为民所用,利为民所谋!